檔案保護技術在我國作為一門學科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初,是研究檔案制成材料損壞規律及科學保護檔案技術方法的一門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革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個領域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檔案事業也是如此。
隨著近現代生物學科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危害檔案的有害生物有了更科學的認識,而利用多學科技術的突破,檔案有害生物防治技術也在逐步走向完善理論體系革新、綜合運用各種科技資源、集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為檔案保護技術學作出決定性貢獻并推動檔案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道路。
傳統的檔案保護技術方法由于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限制,在技術手段和保護成效、功能的適用性和經濟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應利用現代科技進行更深入更系統的研究,以求汲取傳統保護技術中的精粹并加以發展和提高,而對傳統技術的缺陷,應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克服或改進。與此同時,檔案保護技術在現代科技和數字化背景下發展趨于多元化,其中有害生物防治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不論是在理念還是在技術層面,檔案有害生物防治正在逐步完成系統、科學、高效、經濟的“現代化”進程。
近年來,在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體系對環境友好防治措施的大力提倡下,以無公害的物理手段進行防治的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如低溫冷凍殺蟲滅菌技術、真空充氮技術、臭氧消毒滅菌技術、紫外線消毒滅菌技術等逐步成為主流手段,微波、紅外線、激光滅蟲等技術都有了相應的突破和發展。這些技術手段在農、林、食品工業等領域中的應用相對成熟,但是在檔案保護中,考慮到對載體、環境、防治效果等的特殊要求,此類技術方法仍有其局限性,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改進,以期能夠在檔案有害生物防治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以上的檔案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中,廣譜型的消殺技術較多,而精確的針對特殊有害生物的防治研究較為欠缺,有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并不只是“殺蟲滅菌”,成熟的有害生物整體防控治理方案應建立在對殺什么蟲、滅哪種菌、基于什么防治理論、利用何種技術手段、到達什么樣的防控效果的全面了解之上。此外,廣譜型的消殺技術往往存在消殺效率不高、資源浪費的問題,因此,檔案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究可以更多地關注每一類有害生物本身的特點和生理機制研究,并探索對應的高效經濟的防治方法,爭取實現檔案有害生物的精細化治理。不僅需要在基礎理論科研和技術方法創新中尋找突破,更需樹立檔案有害生物防控的整體觀,制定系統化的防控思路,實現檔案有害生物防治科研工作對檔案保護事業的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檔案》 發表時間:2022-03-30